2018年臺灣國際農業畜牧及漁業展覽會
- 展會名稱:2018年臺灣國際農業畜牧及漁業展覽會
展會時間:2018.7.26 - 7.28
展會地區:亞洲 - 中國
展會地點:
【日 期】 2018年7月26-28日
【地 點】 臺灣 - 臺北南港展覽中心
【主辦單位】 UBM-歐洲知名展覽集團
【組展單位】 北京鴻世通國際會展有限公司
關于主辦方UBM:
UBM隸屬于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博聞公司(UBM plc),是亞洲最大的展覽會主辦單位,也是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和泰國市場之最大的商貿展覽會主辦商。UBM擁有強大的國際網絡,總部設于英國,子公司遍布亞洲、跨足海外,UBM服務行業逾30年,產業覆蓋19個市場領域,包括230個商機勃勃的展覽會項目、28本高質專業雜志,以及營運18個全年無休的在線產品,為來自全球超過2,000,000名參展商、買家、會議代表、廣告商及讀者提供高效益的商業配對、優質的行業新聞及網上貿易網絡等一站式多元化全球服務。中國、東南亞地區和印度的商貿會展業發展速度領先全球,UBM積極在這三個市場拓展業務。UBM在東盟地區包括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設辦事處,主辦70個展覽會。
關于Livestock & Aquaculture Expo 2018:
臺灣首屆產業鏈展 – 「亞太區農業技術展覽暨會議」將于2018年07月26到28日在臺北世貿南港展覽館盛大展出。展會預計將超過募集300家國內外展商、產業公會與指標廠商共同展出,并將廣邀中國、印度及東南亞等國買家來臺洽商采購。參展商預期將會有超過8個國家的展商共同展出:技術與產品研發單位、銷售單位及經銷商,機械及設備的制造商、貿易商、經銷商,政府單位,公協會,展會,學術研究單位,展會育成中心,駐臺灣辦事處及國家展團:荷蘭、日本、法國、美國、澳洲、加拿大、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等。
展會特點:
●唯一的綜合性展會,展會的重點是加強鞏固供應鏈,技術突破,教育門戶網站和商業機會。
●展會包括一流的會議,此會議將獲得來自臺灣最先進的技術和國際著名的演講者。
●展會得到了許多畜牧養殖相關協會的支持,包括農業委員會,臺灣市農業辦公室的主任。
●展會也得到了政府機構的支持
●展品的進口程序方面若需特殊援助,可應要求安排。
●對于參展商來說是是很好的宣傳—通過多家媒體和社會媒體的渠道加大宣傳。
●是當地和國外協會,供應商和技術公司之間建立伙伴關系和分銷關系的機會
上屆展會情況總結:
●共有來自16個國家的194家企業參展,展出總面積達4500平米。
●展會期間共有12089位觀眾參觀考察。
臺灣市場概述:
經過多年的努力,臺灣在林業、水產養殖、畜牧養殖、養殖業等農業技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聲譽。事實上,許多在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越南的跨國公司,從事畜牧業、水產養殖和農業方面的技術人員大多來自臺灣。
l 2015 臺灣畜牧業總產值達新臺幣 1,639 億元,主要畜產品包括豬、禽、牛、羊肉等,其中豬、雞及雞蛋產值最大。雞蛋產量不僅供應內需,同時外銷美國、新加坡及日本。
l 2015 年全臺灣共有 7,973 個養豬場, 毛豬在養頭數達 550 萬頭, 市場交易頭數超過 700 萬頭。
l 2016 年行政院通過增列 7.79 億加速養豬現代化預算,2 億用于沼氣發電計劃,推動 5 千頭以上養豬場加裝發電設備費用、獎勵與收購綠能電力補助措施;另 5 億用在豬肉產業現代化。
l 2015 年臺灣漁業產值超過 922 億。其中遠洋漁業年產值近 400 億元,居全球第三位;內陸養殖及海面養殖產值近400 億。
臺灣養殖漁業發展概況:
臺灣養殖漁業從明末開始魚塘養殖虱目魚與淺海牡蠣,歷經三百多年的演變、改進與發展,在二十世紀末發展至自發投入巨資硬底化塘基集約化養殖、利用電腦輔助管理與先進生物科技的室內自動化超高密度循環水養殖。在養殖區域分布上,也由西南沿海地區向內陸發展,虹鱒、香魚等冷水性魚類養殖散布于高冷山區;牡蠣、文蛤等貝類養殖也逐漸由淺海向外海拓展,同時,網箱養殖也得到較快的發展。70到80年代大范圍推廣全雄性吳郭羅非魚養殖、蝦類集約式養殖、虱目魚養殖及深水式網箱養殖,開發人工飼料,養殖面積迅速擴大,鰻魚、對蝦出口量、出口值屢創新高,大大促進漁業經濟發展。至90年代,為配合產業需求,政府致力于重新規劃養殖專用區、改善養殖環境,以及調整產業結構。高技術密集與低資源依賴的水產種苗產業迅速發展,有70種以上的魚、蝦、貝類種苗達到商業化生產規模,為臺灣養殖漁業再發展提供充足種苗,并成為亞太水產種苗供應中心。同時70年代末期在澎湖地區開始萌芽的海上網箱養殖產業,在90年代也迅速在臺灣本島南邊(主要以屏東為主)海域擴張。至于超高密度的室內自動化養殖系統進行改良后,也由鰻魚養殖拓展為供應種苗生產與石斑等海水魚養殖。養殖漁業在80年代末已達到產量的最高峰。漁業經濟的發展,為穩定臺灣漁村三萬多養殖戶作出了巨大貢獻。